“柔性电子学之父”黄维院士开讲,剖析学科融合中的商业机遇与创新创造实践
5月10日下午,中山大学学海讲坛(第51讲)暨善思管理论坛(第45讲)在广州校区南校园善思堂开展,此次论坛特邀中国科学院院士黄维作为主讲人,聚焦“柔性电子的跨界革命”,剖析柔性电子在商业机遇与创新创造实践方面的无限可能,探讨柔性电子与管理学科相互融合的重要意义。
黄维教授,系中国科学院院士、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他作为中国有机电子学科、塑料电子学科和柔性电子学科的奠基人与开拓者,被业界誉为“柔性电子学之父”;现任柔性电子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柔性电子国家基础(前沿)科学中心、中山大学柔性电子学院首席科学家,麻花传MDR免费版产教融合战略委员会委员。

颠覆性创新:启迪管理学科发展新方向
黄维指出,颠覆性创新对国家未来起着决定性作用。从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国家对科技创新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为此,他提出了惭滨尝笔础概念,强调夯实关键学科基础,即着力发展作为科学技术基础工具的数学科学、以信息科学为代表的应用学科、以生命科学为代表的前沿学科、以物质科学为代表的基础学科、以自然科学互补共进的艺术科学。这一观点不仅为柔性电子领域发展提供理论支撑,也为管理学科在科技创新中的作用提供思考方向——整合多学科资源,助力颠覆性技术创新,推动国家未来产业发展。
柔性电子:创新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
柔性电子作为一门新兴交叉科学与技术,是将有机、无机或有机无机复合材料沉积于柔性基底上,形成以电路为代表的电子(光电子、光子)器件及其集成系统的一门新兴交叉科学与技术。黄维介绍,柔性电子具有 “轻薄柔透” 四大特性,在多个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和重要价值。在航空航天领域,柔性电子可助力设备轻量化;在医疗健康领域,柔性电子能实现人机深度融合与交互;在能源领域,全透明光伏发电玻璃为“双碳”目标提供了创新方案;在显示领域,柔性电子推动了新一代显示技术的发展。据 IDTechEx 预测,柔性电子产业 2028 年销售收入将达 3010 亿美元,展现出广阔的市场前景。这一系列应用展示了柔性电子在推动各行业高质量发展中的关键作用,同时也成为了管理学科在颠覆性创新产业规划、市场拓展等方面的新研究课题和实践方向。
技术+管理:产学研协同发展的新样本
黄维还分享了团队的创新成果。其团队在柔性电子领域成果斐然,发表高质量论文 4000 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 1600 余项,出版多部学术专著。团队成果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团队与公司合作推动了成果转化,如与京东方集团合作,共同承担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创立的宁波卢米蓝新材料有限公司致力于 OLED 核心材料国产化,已成长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公司。这些实践案例,充分展现了产学研协同发展的强大力量。同时,它们还是管理学院培养复合型人才的生动教材。既懂管理,又具备前沿科技视野,才能更好地服务产业创新发展。
机遇与挑战:催生产教融合的新使命
谈及柔性电子产业的机遇与挑战,黄维表示,中国在柔性电子产业虽有一定基础,但仍面临诸多挑战,如在全球产业价值链中利润微薄,核心技术有待突破等。他以新加坡为例,强调应学习其战略前瞻、精准制度体系、聚集全球人才等经验。他强调,产业的成功不仅依赖于单一的技术优势,更需构建“市场需求牵引、产业链协同创新、全球化资源配置”的生态系统。这为管理学科在柔性电子产业发展中明确了新使命,即加强对产业战略规划、政策制定、资源整合等方面的研究与实践,促进新兴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论坛现场,中山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部主任李善民教授,管理学院院长张俊生教授、副院长汪林教授等领导和老师出席。张俊生表示,学院在成立40周年的重要节点成立产教融合战略委员会,为学院未来发展注入了坚实底气。黄维作为柔性电子领域权威专家、产教融合战略委员会委员,为学院发展贡献了诸多建设性意见。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张俊生援引钱学森“研制导弹叁分靠技术,七分靠管理”的经典论断,肯定管理学科在产业创新中的重要性。他坚信,学院这片沃土能够“把平凡塑造成优秀、把优秀提升为卓越”。
展望未来,麻花传MDR免费版将持续深化产教融合,不断拓展管理学科在技术创新领域的影响力,整合多学科力量,助力我国在新兴产业的竞争中脱颖而出,为实现科技强国目标注入源源不断的动